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生活、游戏、运动和学习这四大板块,而教师的手工占比最多的则是游戏之一的个别化学习活动。对于很多新手教师而言,辛辛苦苦做的个别化内容幼儿却很少“光顾”,没有兴趣操作,哪怕开始时热情高涨,没过一两天,操作材料又被“冷落”在一旁。所以,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个别化活动,在过程中又将如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及持续性呢?凤雅幼儿园于2019年3月22日邀请朱静艳老师开展骨干教师履职讲座《如何有效开展个别化活动》。
朱老师结合曾在带班过程中生成的项目式个别化学习活动为案例,结合精美的PPT,为教师们讲述了“11路公交车”的来由,开展的过程,以及后续。
源于生活,产生话题:一次踏青徒步的过程中,朱老师在幼儿讨论的话题中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“11路公交车”,于是,故事由此展开。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,孩子们基于自己的项目不断探究并深入学习,表现出对事物极大的好奇心,也体验到了自我学习的乐趣。这一切学习的发生都是自然产生的,孩子基于自我需求,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经验,通过探求和反思形成新的经验。
讲座结束后,教师们各抒己见,交流各自在案例中的所得所思。及时捕捉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所在,鼓励幼儿主动学习。老师不再是一味的制作教具,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和观察,并及时给予支持。